症状识别与及时就诊。学生如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,应立即做好物理防蚊措施,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告,并及时到校医院或校外医院(上海医院)就诊,并将诊疗情况报告校医院58543131。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、发病时间、临床表现、流行病学史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。确诊病例由诊疗医院转运至定点医院(应急医院)进行隔离治疗。
做好日常防叮咬措施。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面积;在暴露部位涂抹合格的驱蚊剂,增强防护效果;寝室尽量使用蚊帐。从源头降低被蚊虫叮咬概率,减少感染疫情的风险。(特别提醒高风险地区新生更要做好防叮咬措施)
做好环境卫生。及时清理寝室积水,开展一次彻底的大扫除,清理垃圾杂物、清除卫生死角,清除病媒孳生源头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一次性塑料杯、餐盒等要入垃圾桶,不要乱扔,压缩蚊虫孳生空间,从源头防范疾病传播。
配合消杀工作。伊蚊活跃期集中于日出后两小时(上午7-9点)和日落前两小时(下午5-7点),学校消杀作业主要在上述时段开展。消杀药物产生的异味可能对人体造成短暂不适,学生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消杀时段,加强学生教育引导,配合学校消杀工作,避免不良舆情发生。
动态掌握学生健康状况。重点关注广东(特别是佛山)、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成都等重点地区新生健康状况,做到情况清、底数明,实行台账管理(注意工作方式方法,内紧外松,避免不良舆情)。